公元610年,正值隋炀帝大业五年,刑场上阴云密布。一位被绳索紧缚的壮汉昂首而立,身旁跪满了待斩的囚犯。他望着这些即将赴死的同伴,心中涌起无限悲凉——自己自幼饱读兵书,胸怀安邦定国之志,如今却要含冤而死,实在心有不甘。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之际,他突然高声喊道:大人举义兵本为除暴安良,如今大业未成,岂能因私怨斩杀壮士?这声呐喊引起了监斩官李渊的注意。当时还是太原留守的李渊见此人临危不惧,谈吐不凡,断定他必非等闲之辈,当即下令释放。这位死里逃生的壮士,正是日后威震天下的大唐军神——李靖。
李靖,字药师,出身雍州三原的名门望族。其祖父曾任刺史,父亲官至太守,可谓世代簪缨。在这样显赫的家世熏陶下,李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。他不仅精通文墨,更熟谙兵法韬略,胸怀匡扶天下之志。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,每次与李靖论及兵法,都会拍案叫绝,抚其背赞叹:能与我共论孙吴之道的,唯汝一人!就连当朝宰相杨素,这位平定南陈的开国功臣,也曾指着自己的座位对李靖说:此位终当属汝。两位当世豪杰的赏识,足见李靖的非凡才略。
展开剩余68%公元620年,唐武德三年,李靖奉命协助李孝恭平定荆湘。临行前,李渊特意嘱咐李孝恭:李靖之才,非汝能及,军中要务,尽可委之。时值秋雨连绵,江水暴涨,唐军将士望而生畏。李靖却敏锐地指出:兵贵神速。敌军必料我不敢进兵,此时顺流而下,正可出其不意。果然,唐军一路势如破竹,直抵江陵城下。为断敌援军,李靖将缴获的战船尽数沉江,制造城破假象。守军见援军不至,只得开城投降。此役令李靖声名鹊起,获封上柱国、永康县公。
唐初国力未复,突厥颉利可汗趁机南侵,兵临长安城下。贞观四年(630年),李靖亲率三千铁骑,顶着凛冽寒风奇袭定襄。颉利可汗仓皇逃窜,其部众溃不成军。当突厥假意求和时,李靖识破其缓兵之计,趁其不备发动总攻,一举歼灭十余万敌军。李世民闻讯大喜:昔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,然终降匈奴,其功尚得书竹帛。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,克复定襄,威振北狄,古今未有!
此后,李靖又率军平定吐谷浑,为唐朝经营西域扫清障碍。李世民曾评价其'南平吴会,北清沙漠,西定慕容'的功业,甚至超越魏之司马懿。功成名就后,李靖效仿张良急流勇退,主动交还兵权,闭门谢客,终得善终。去世时,太宗命其陪葬昭陵,墓冢仿突厥铁山、吐谷浑积石山而建,与汉朝霍去病同享殊荣。
在民间传说中,李靖的形象逐渐神化。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正是这位大唐军神,他与红拂女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。这些传说,正是后世对这位出将入相,功成身退的一代名将最深切的缅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